許多人練瑜珈,是為了放鬆、雕塑體態或改善身體僵硬,但隨著練習深入,會發現真正的改變並不只在肌肉與柔軟度,而在於心——在每一次呼吸、停留與放下的過程中,我們逐漸學會「覺察自己」。瑜珈,是通往內在平靜的道路。
一、從身體開始的覺察
現代生活節奏快速,我們的思緒常在未來與過去之間跳躍,很少真正停下來感受「此刻」。
瑜珈練習讓我們回到身體,從呼吸開始重新連結自己。
當你在體位法中專注於每一個動作的延展與穩定,你正在訓練的不只是肌肉,而是覺察。
當呼吸變得深長,你會發現原本混亂的思緒逐漸清晰。
身體的姿勢,是一種載體;透過它,我們學習如何安住當下、感受自己。
二、瑜珈中的覺察練習
覺察,不是控制,而是觀察。
瑜珈中每一次吸氣與吐氣,都是觀察內在的機會。
🌿 1. 身體的覺察
觀察身體的力量與限制,不評價、不比較。當下犬式讓你感覺到緊繃,試著只是感受,而非對抗。
💭 2. 思緒的覺察
練習時雜念出現很正常。與其排斥它,不如像看雲一樣,看它來、也讓它走。這就是靜心的開始。
💓 3. 情緒的覺察
有時在練習中,會突然湧現情緒——疲憊、悲傷、焦慮。這些都是身體記憶的釋放。讓情緒自然流動,不壓抑,也不逃避。
三、體位法之外的延伸
瑜珈不止發生在墊上。
當你開始練習覺察,你會在生活中發現它的影子。
早上喝水時,你能感覺到水流進喉嚨的瞬間;
走在路上時,你能察覺風輕拂肌膚的感受;
與人對話時,你會注意到自己的語氣與情緒。
這些看似微小的時刻,正是自我覺察在生活中的展現。當我們越能活在當下,焦慮就越少,內心也越穩。
四、靜心練習:讓心歸於平靜
若想在日常中培養覺察,可以從簡單的靜心開始。
🕯️ 1. 觀呼吸練習
找一個安靜的地方,坐下,閉上眼。
不改變呼吸,只是觀察氣息進出。
當心分散時,溫柔地把注意力帶回呼吸。
🪷 2. 感恩練習
每天睡前,回想三件值得感謝的小事。
練習讓心回到豐盛與平靜,而非匱乏與焦慮。
🌙 3. 體感冥想
從頭頂開始,慢慢掃描身體到腳底,
感受各部位的溫度、緊繃、放鬆與變化。
這是與自己重新連線的方式。
五、從體位法走向心靈的瑜珈
瑜珈不只是讓身體更柔軟,而是讓「心」更柔軟。
當你能在困難的體式中保持穩定,生活中的挑戰也會變得不那麼可怕。
當你學會在不完美的姿勢中找到平衡,你也能在生活的混亂裡找到平靜。
練瑜珈的終點,不是劈腿或倒立,而是能在每一次呼吸中,與自己和平相處。
真正的瑜珈,是在你靜靜坐著的那一刻,心裡說出:「此刻,我很好。」





